2024年6月25日 星期二

儀真書評:《藝術精神》 (The Art Spirit)

 


        Robert Henri 所謂的規律,是「身體」層次的,屬於創作節奏,更是對於大自然內在法則的探討。規律的追尋,讓藝術家的心智富有條理,也讓身體產生韻律感。相形之下,不少年輕藝術工作者在創作過程中恣意揮灑對藝術的狂熱,最後卻落得雜亂無章,反而耗損心力體力,甚至走向自我棄絕。


Art Plus《藝術地圖》20175月號67期書評

書名:藝術精神 (The Art Spirit)

作者:羅伯特亨萊 (Robert Henri)

譯者:陳琇玲

出版日期:20174

出版社:大牌出版/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藝術精神》的作者羅伯特亨萊(Robert Henri ,1865-1929),生涯橫跨十九與二十世紀,是美國寫實主義重要的藝術家暨藝術教育者。本書收錄他的評論、語錄與信函,不僅為了讓藝術學子得到啟發,也為了喚醒每個人內心的藝術家。他主張無論任何行業,皆能成為別出心裁的大膽創造者。個人的美學判斷與品味的培養,並不限於藝術領域。在生活的某些時刻裡,我們會獲得非凡啟迪,這些片刻宛如進入另一個永恆維度的通道。而藝術,正是在人們的這份期望下發明的。不只是藝術家,人人皆能掌握牢記這些生命時刻,並且加以表現。


                                                                           Robert Henri

        亨萊在美國寫實主義中開創「垃圾桶畫派」(Ashcan School),帶領所謂的八人畫派(The Eight),在1915-1928年期間於「紐約學生藝術聯盟」(Art Students League of New York)任教,影響無數美國藝術學生。當時的年輕畫家,對整個藝術界一無所知,憑著自身對創作的熱忱投入藝術。亨萊為之開啟藝術的眼界,啟迪藝術的基本意義,但沒有要求學生仿效十九世紀引航的法國當代藝術,或者追隨其他的藝術傳統,而是鼓勵年輕人善用傳統手法的一切,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新穎藝術語彙。 


他的教育興趣不在於灌輸自身所知,而是激勵學生:「告訴我,你知道什麼」,並協助年輕人實現藝術想望。對於過往或現役大師的學習,並不在於技巧層面,更在於精神與思想的境界。例如他從印象派主要體會到的不是光影的技法,而是印象派這個群體所代表的概念:以不帶偏見、非學院派的嶄新觀點,看待當代生活與當代景象」 全書以五大主題組成骨架,分別為:「美,始於感動」、「技法,始於觀看」、「藝術,始於生活」、「風格,始於找到自我」,以及「大師,始於自我學習」。從中可看見作者心法與技法的融合,智慧與膽識的交織。


                                                                        垃圾桶畫派藝術家 


 身為藝術教育家,亨萊在百年之前已直指一項事實,至今難以推翻:表現最優異的藝術家,大多脫離了學校的體制,可見得既有教育作法存在著嚴重缺失。華人教育界向來重技巧、輕思考與感受,如此的失衡不免走上匠氣之路。從當代的眼光看來,《藝術精神》的論點是老派的,然而他從各方面探討藝術精神的作法,可說呼應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的現代主義藝術潮流,亦即重新追索藝術的定義。此一現代時期對於何謂藝術的詮釋,可說是百家爭鳴。亨萊除了重探藝術精神,更針砭藝術時事,對其所處時代僵化的藝術思維多有抨擊,其論點甚至也適用於二十一世紀的現狀。此書淵遠流長,提出兩項耐人尋味的藝術要領:心念與自由——藝術靈韻,在於一心;藝術思想,貴在自由。





亨萊對於令人生畏的「規律」一詞有其特殊解釋。他提倡藝術家應尋求規律,這籲求在當代似乎顯得不合時宜。然而亨萊對於藝術傳統陋規的批判,以及對於自由的捍衛,完全不亞於前衛藝術的「造反者」。作者所謂的規律,是「身體」層次的,屬於創作節奏,更是對於大自然內在法則的探討。規律的追尋,讓藝術家的心智富有條理,也讓身體產生韻律感。相形之下,不少年輕藝術工作者在創作過程中恣意揮灑對藝術的狂熱,最後卻落得雜亂無章,反而耗損心力體力,甚至走向自我棄絕。

 

書中引用法國哲學家暨歷史學者泰納(Hippolyte Taine,1828-1893)之語提醒後輩:「所有原創藝術,都是自我調整,無法從外部調整。這種平衡不能從別處得之,而是要仰賴自我餵養」。規律並非遵從外部權威與順服體制,而是藝術家向內找到的吐納韻律。而規律的找尋,攸關如何捕捉浮動萬象之下的真實意涵,藝術家應該「理解並感受表象之下的寓意,大師便是透過作品傳達他所體驗到的意義。技法是因為需要而被創造出來……。表面上發生的動盪衝擊,並不會讓真實意涵偏離常軌。


                                                                         Hippolyte Taine

 若要達到此等境界,藝術家面對萬事萬物,必須保持敏銳與強烈的感受力,懂得深思熟慮,才能超越外在表象,洞察現實的狀態。亨萊在書中不止一次比較了「名噪一時」與「傳世經典」的景況,後者雖讓人感到任重道遠,然而曇花一現的成名手法,更令他憂心忡忡。 

藝術並非謀生工具,而是用來盡情生活。在亨萊所傳遞的藝術心法當中,特別重視回到自我、始於生活。作者亦強調創作時應復甦主觀詮釋、舒活個人感動。靜心閱讀這本橫跨百年的語錄之際,彷彿在午後時光裡,聆聽一位年邁的智者於搖椅上細說人生,使得此刻照進書房裡的陽光,顯得既沈靜又雀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