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8日 星期三

儀真書評:《再見吾后》 (Les Adieux à la Reine )

 先前我彷彿見證了一座巨大而完美的、為了頌揚王上榮光的紀念碑被人高高豎起,但是此刻,我只明顯覺察到那上面的裂痕將會導致紀念碑傾頹,而且它的基石已經開始動搖。




Art Plus《藝術地圖》20168月第58期書評

書名:再見吾后 (Les Adieux à la Reine )

作者:香塔勒托瑪 (Chantal Thomas)

譯者:翁德明

出版日期:20161 / 20226(第二版)

出版社:無境文化 

 

先前我彷彿見證了一座巨大而完美的、為了頌揚王上榮光的紀念碑被人高高豎起,但是此刻,我只明顯覺察到那上面的裂痕將會導致紀念碑傾頹,而且它的基石已經開始動搖。

 

當我認識到香塔勒.托瑪(Chantal Thomas)女士是一位一手撰寫歷史小說,另一手書寫學術論文的學者時,我迫不及待想要閱讀她關於法國最後一任王后瑪麗安托奈特(Marie-Antoinette)的孿生著作---《再見吾后》以及《一代妖后》。如此雙向展露知性與才情,是多少台灣學者嚮往的境界,然而國內學術環境與風氣的種種侷限,總是讓這份理想成為遙不可及的奢望。


托瑪女士早期是羅蘭巴特的學生,現為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相當於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專攻十八世紀思想史與自由精神,重要的研究人物對象包括薩德(Sade)瑪麗安托奈特王后羅蘭巴特對其學術研究及書寫風格產生深刻的影響,托瑪女士亦擁有橫跨文史哲及社會科學領域的鴻儒視野,更因著自身史學家鉅細靡遺的考察力與細膩心思,行文之際如同流暢的繡線,細細交織出一幅又一幅凡爾賽宮的華麗掛毯,而每一條作為紋理的歷史織線穩固而具體,人物深層心理與情感的探討則引人入勝:學者厚實嚴謹的治學態度,以及作家行雲流水的描繪手法,在托瑪女士的作品中我們一併獲得見識。


《再見吾后》這部小說不但榮獲法國重要的費米娜文學獎(Prix Femina)以及凡爾賽學院大獎, 2012年則由法國知名導演 Benoît Jacquot改編拍攝成電影(台灣譯為《情慾凡爾賽》一個顯然過於商業化而非忠於原著精神的譯名這些經驗與條件綜合起來,使得托瑪女士本人及其著作擁有一份獨特的吸引力。

 

作為歷史小說的《再見吾后》,採用第一人稱敘事角度,出自宮中一位極其渺小的女官之口---王后瑪麗安托奈特的朗讀副官,拉伯賀德夫人(Laborde)。至於為何選擇這樣的角色代言凡爾賽宮從繁華到凋零的見證人?托瑪女士曾在2016年台北書展的發表會上莞爾一笑地解釋,因為朗讀官終日與書本為伍,又是一名女性,與她自己現實的身份最為接近。如此說來,是托瑪女士憑藉著自身富饒的歷史知識與豐沛的想像力,化身為十八世紀末法國王權崩解時代的說書人了。


然而,透過一名卑微居宮女子的雙眼來觀望華麗宮中風景之凋零,正是顛覆了宏大敘事的民間角度史觀,此類的記載鋪陳多半被視為稗官野史,只適用於茶餘飯後之閒聊。但是別忘了托瑪女士為十八世紀法國史的專家,對於時代思想與史料的掌握皆經過嚴謹的學術考察,於是得以立基在確切的歷史事實基礎上,包括那些鉅細靡遺的微小事物,並佐以文學創作的馳騁想像力,大膽真切地灌注人物鮮活性格與生動心靈於情節之中,從凡爾賽宮陰暗地下室的小人物,到穿梭於輝煌鏡廳的路易十六夫婦皆然。而這本厚實小說主要描繪的期間,居然只是革命發生後短短三日之內的情節,其文筆精實深刻程度可想而知。

 

於是我們體認到,歷史對於置身其中的每一個角色,都具有不同的情感與意義。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固然是人民心目中推翻腐敗王權的不可逆之勢,卻同時也是宮中長年忠誠於王、心繫於后的僕婢之輩最深切的痛---不僅因為王權的崩潰,使得這位朗讀女官一輩子安身立命的宇宙瓦解,更由於王后迷人的風采,以及對自身的大方善意,讓女官真心傾注全盤愛慕之意,才會在革命動盪之際,將王后的安危完全置於她個人性命之上:「從先前王后決定出逃的那一刻起,只要王后不在我的視野之內,我就擔心會永遠失去她。只要看她重新出現在我眼前,雖說我還不至於能全然寬心,但那份憂戚至少差堪忍耐」。 他們和我相似,都覺得自己的世界崩解了。然而能夠親眼目睹王上以及王后,對於他們而言總是慰藉。


王后原本計畫在巴士底監獄被攻陷之後逃出宮中,未能成功,只好留在宮裡,反而成了忠僕們的安慰。而革命日後十九世紀初,一群當年的「居宮人」聚在維也納白頭宮女話當年的景象,既是藉由重述革命驚悚創傷以療傷,也是為了反覆數算昔日光芒,以重建日薄西山的存在感。這樣一份看似不理性甚至助紂為虐的奴僕心態,外觀上是多麼愚昧而政治不正確,但是,托瑪女士等於從另一個角度詮釋歷史上具爭議性的大人物,例如法國末代王后,以展現他們在不同人眼底的迥異樣貌,而不光是主流史觀或民間醜聞當中所描繪的形象。 


若真要了解十八世紀末法國民間的譏諷小書,是如何以不堪入耳的字眼猛烈攻擊王后,托瑪女士的學術著作《一代妖后:潑糞刊物裡的瑪麗安托奈特》皆有詳盡的論述與史料整理。這些潑糞刊物(Pamphlet)明顯透露出法國民間對於外國人及女性的深層仇恨心理,兩者正是交集於王后一人。鄙俗憤恨的文字橫流,幾乎可以從中推演出王后最終逃不過斷頭臺的命運。值得一提的是,兩本著作的譯者翁德明先生本身為中世紀法文及古法文博士,譯文精確典雅,引領讀者自然而然走入王后與女官的革命際遇,彷彿就在你我眼前,感同身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